创业指导
首页 > 就业创业指导 > 创业指导

马艺轩专业实践事迹材料—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3-09-12|发布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浏览量:428

 

我的实践历程

马艺轩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09级多媒体1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充分意识到实践在我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在校期间,我曾多次参加实践,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锻炼了我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并且让我能够以大学生的身份全方位、多层次的接触了解现实社会。我所收获的社会经验,无论对我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大一暑假,我作为一个实习生到《滕州日报》去学习,虽然报纸对我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可是当我参与到了报纸采编、排版、印刷、发行的整个过程时,我才发现原来每一份报纸的出版都不简单,除了编辑报纸之外,我还参与了记者的外景采访,并报道了“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CCTV数字电影血染北沙河”在滕州的首映式和“扬华夏礼仪传统、传承滕国婚俗之礼——中国婚庆礼仪人齐聚滕州”等活动。在此期间,新闻通讯的写作能力大大的提高了,我的新闻摄影水平也大有长进,我也学会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2012年滕州市鲁班纪念馆筹建,正值寒假,我也有机会为此筹建贡献了我的一份力量。记得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室内“传统鲁班榨油术”展厅布展,需要寻找一些关于传统榨油方法的工具和工序。张桑馆长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我家一直从事于传统油坊作坊,这是滕州市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榨油作坊。和张馆长交谈后,我觉得我可以为纪念馆的筹建做些什么,我和父亲商量后决定将我父亲珍藏大半辈子的传统榨油工具全部捐给鲁班纪念馆,我体会到了奉献的价值,不在于多,不在于贵重,在于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满足社会的需要。

张馆长得知我就读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时,向我介绍了鲁班纪念馆二楼正在进行“鲁班的传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班庙会大型壁画的绘制工程。我主动请缨参与绘制,并邀请了我的同学赵镇、崔陆、孙传兴、陈小东等一起参与壁画的绘制工作。这项工程一共需要绘制两幅壁画,一幅是明清建筑的古街道,一幅是《滕县商业志》中记载的一家老茶馆的复原图。我们严格按照透视原理在墙上画线稿,一边商量一边修改,经过一遍一遍的修改、上色,在纪念馆领导的亲身指导下,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两幅20余平方米的壁画作品最终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大家,一丝不苟、毫不马虎,认真检查每一个细节,直至完美,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多的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纪念馆开放后,壁画得到了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这一系列的经历中,“勇于创新,立足实践,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鲁班创新精神给我很大的启发,创新是鲁班精神的灵魂。鲁班善于观察和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极具首创精神。这些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了坚持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方法。

2012年初,我来到滕州市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递交了“北关油坊传统榨油术”项目说明书,经过审批,同意我申报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过程中,我寻访了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向他们了解许多榨油术的起源和传说,并有幸认识了当地民俗文化研究者马连运,从他那里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尤其是北关油坊。北关油坊从1938年由当时滕州实业家创办,一起创办的还有酒坊,染坊,现在就只剩下油坊了,这个三家实业可是当时滕县响当当的商号。文化大革命时期它由当时的滕北公社经营,后来一直到80年代末被我父亲承包。经过调查后,我把整理的文字资料一并写入申报书中,经过多次评审,“北关油坊传统榨油术”被列入选枣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也成为了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北关油坊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枣庄电视台,枣庄电台,枣庄晚报,滕州日报,滕州电视台纷纷进行采访报道。

    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会从这里启程,信心百倍,继续前行。

关注我们
微信扫描二维码